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秦观这首《踏莎行》也是名篇中的名篇,但要弄清到底是什么意思,却有好几种解读的途径。
在分别进入几种途径之前,有必要交待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秦观的科举和仕途一直是坎坎坷坷、很不顺利的,即便有苏轼的极力推荐,好运气也总是才一露面便飘然远飏,仿佛它到来的唯一目的就是让秦观充分体会再次跌落时的落差。
直到元祐五年,秦观终于被任命为秘书省校对黄本书,心情顿时为之一畅。
其实这个职位是政府新设的,简直低到不能再低了。
所谓黄本书,就是藏与秘阁专供皇帝读的书,是用黄纸抄写的,秦观要做的就是给这些书作校对。
到了第二年,秦观升迁了,做了正字,但岗位职责还是图书校对。
我们似乎很难把这位惊才羡艳、风流倜傥的词人和埋着头一丝不苟的校对工作者联系起来,但秦观自己还是非常得意的,得意得甚至有些飘飘然了,他写过这样的一首诗:
金雀觚棱转夕晖,飘飘宫叶堕秋衣。
出门尘涨如黄雾,始觉身从天上归。
这是说,傍晚下班了,从宫里出来,秋风吹过,尘土飞扬如同黄色的雾气,自己置身其中,感觉像是从天上归来一般。
看来人只要心情一好,连沙尘暴都是美的。
这样的情绪,用儒家的话说叫“器小易盈”
,用老百姓的话说叫“小人得志”
,所以当时就有人觉得秦观不过做了个小小的皇家校对就如此炫耀招摇,恐怕没有多大前途的。
让秦观志得意满的这个岗位来自于一位叫赵君锡的大臣的举荐。
这正是党争激烈的时候,秦观在政局上虽是个小小不言的人物,对他亦师亦友的苏轼却是派系中的一面大旗,所以反对派要攻击苏轼,秦观也是躲不过去的。
党争往往会形成这样一个特点:只分敌我,不论是非。
于是,苏轼兄弟被描述为奸佞之徒,秦观也成了薄幸小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相邻推荐:从两个灵魂任职学院监护人 这就是长生嘛 一亩暖光载舟来 按时上班的我,成为了最强 佛印 江行孤舟君为棹 瑾若芷萱 一战笔记 办公室的女孩们 月影凌空 超级反套路快穿 满船星星压以晨 好好上课 开局和李世民断绝父子关系李简 其实我是机器人 我们的默契 沉光未凉 总裁大人来袭,萌宝求抱抱 全职法师之血瞳紫眸 侯门庶女黑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