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损失惨重的,就是史家。
史焕上将麾下的军力,从55万削减到了12万。
不同于孙家直系,孙正修直接掌控了东北军区,从参谋长变成了东北军区司令,孙家至少还有一定的补偿,这当然出于孙家主动释放兵权,属于正确站队。
而史家虽然没有向安家一般出来摇旗呐喊,公然反对裁军,但是谁都知道他们私下里没少阻止裁军决议的达成。
包括和北蛮也就是金帐汗的和平谈判也是进展缓慢。
直到陈仓事件发生,两族和平回归,并州西北军失去了话语权,才销声匿迹。
所以史焕上将此次也蒙受了重大损失。
表面上看,西北军区的兵力是倒第二的12万人,和东南军区相同,而且留下了原西北军的老兵。
但是大家也都明白,联邦的政策是驻军与防区人口数直接挂钩。
而西北军区所在四州土地极广,但是人口却只有区区310万,比倒数第二的东北军区三州还少了一半不止。
目前设部12万,只是因为两族新加入,还需要保持一定的武力震慑,维持新纳入地区的稳定。
但是,凉并两州的110万人口显然是提供不了这么多将士的,很多保留的部队都是异地前来并州参战的部队,随着两州的稳定,士兵思归,迟早会有很大一部分将士回到原籍所在地。
而能确定保留的凉并籍士兵,不足4万。
而且按照联邦与两族的约定,未来三年会有很大一部分原拜占庭骑士、金帐汗武士被逐步吸纳到军队中。
他们也将逐渐代替现在西北军区中的非四州籍官兵。
史焕上将统御西北军多年,又属于鹰派,和两族的关系即使不算仇恨,也绝对谈不上和睦,可以想见未来他对占了人口大多数的二族骑兵的控制力,是远远及不上有了弗朗基主教支持的联邦的。
而且以四州目前的人口来看,发展起来还遥遥无期,随着两族的稳定,军力进一步削弱已成定局,潜力上还不如人口有优势的西南,和未来拓展空间巨大的东南。
如果说安家是需要从头再来,史家则是注定将被逐步剔除出历史舞台。
还有更多利益受损的,是广大校级以上军官,和数十名将官。
裁军140几万,理论上讲,每一万人一个师就是一名少将师长。
由于联邦为了纪念英烈谷的大战,将官被限制到了170人,可至少这也是140个上校吧。
甚至在很多一线王牌部队,师副职也是上校军阶。
连带正副团职,少校营职,数千名校级军官被裁撤。
联邦虽然给与了这些人保留的荣誉军职,并且大多数人都给于了安置。
可是,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家族势力,非军校毕业类似于刘冠楠之类出身的校级军官,特别是长期驻防在一线的军官。
可以说他们从少年时代就已经在军中服役,如今少则20年,多则40甚至50年,除了打仗没有别的能力。
转入地方或者是企业,能不能够适应民政、企业事务,还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相比于相对年轻的尉级军官,这些人的潜力反而更低,如果不能适应,就注定将被社会所淘汰。
大浪淘沙,优生劣汰,残酷的社会选择就是如此。
他们才是联邦政府,警察系统包括联邦调查局视作动?乱因子,如临大敌的根本原因。
能说残忍吗?可是毕竟联邦给与了这些人足够的待遇和机遇,不论是在企业还是地方,在这个已发展建设为前提的大势之下,都有足够的机遇和机会。
如果能够摆正心态,迅速融入社会,各大工矿企业甚至回家务农,又何尝没有机会呢?
毕竟比之于刚刚解放的2000万奴籍,他们有身份有地位,有管理经验,如果回归地方还有裁军所给予的三年军饷的安置补贴。
拥有这样的启动资金,只要不做吃山空,何惧不能干一番事业?
那么裁军的得益者呢?首先当然是联邦。
联邦已经和平发展了30年,资金资源都是不缺的。
减少了如此庞大的军队支出,虽然付出了天文数字的庞大补贴。
但是懂军事的人都知道,凉并凉州原来120多万的庞大驻军,人吃马嚼恐怖的补给压力才是联邦最大的负担。
所以首都圈才会蓄养了规模恐怖的文职、和后勤军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相邻推荐:金鳞 武侠世界的稳健驯兽师 我在聊斋修功德 我掰弯了权臣大佬的人设 梦幻西游之重生2008 吾为神执者 冥王绝宠之丑妃倾城 生世永相随 妃本猖狂三殿下的金牌将军 末世穿书之炮灰很迷茫 长生武道:我用气血无限加点 寒门大官人 时之影刃 我的初恋,再见 江少追妻上上签 斗罗之盗贼 晏安非毒也 王爷的醋坛子又倒了 超武龙婿 书眼